close

圖為8歲的楊瑾瑜正在認真的擺棋子。 李洋 馬爾地夫攝圖為劉娟在給懷海棋院的孩子們上課。 劉洋 攝圖為在懷安縣南山森林公園圍棋文化廣場上竹可羽的雕像全國最大的棋盤。 劉洋 攝
  中新網張家口12月6日電(李洋)“是竹爺爺將我帶上了圍系統家具棋的道路,他的精神永遠鼓勵著我。”52歲的王雅茹說,圍棋就像是自己的靈魂。記者近日到“全國圍棋之鄉”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感受這裡濃厚的圍棋氛圍。
  王雅茹現在是懷海棋院的一名圍棋老師,已關鍵字經從事圍棋啟蒙教育工作達30餘年。她口中的竹爺爺,叫竹可羽,是懷安圍棋事業的開疆創立者,人們尊稱他為“塞上棋師”、“懷安圍棋之父”、“圍棋教育家”。
  1959年,文藝評論家竹可羽先生到懷安文化館從事文學創作,1979年代表張家口地區參與河北省圍棋賽。當時,西裝河北省圍棋事業起步晚,水平低,幾乎沒有青少年棋手,竹可羽打算打造河北省的青少年圍棋隊。1980年,竹可羽到懷安縣民主學校挑選隊員組建首支少年圍棋隊。
  現任懷安縣懷海棋院院長劉娟,9歲開始學習圍棋,見證了懷安縣圍棋發支票貼現展的全過程。
  據劉娟回憶,當時,竹可羽先生共選出20名學生,都是8到10歲的低年級學生。入選後大家熱情很高,但是條件艱苦。當時,竹可羽先生僅有兩副圍棋,商店也沒有圍棋出售,他們就自己用泥巴捏成棋子,染上黑白兩色,並用三合板做成大棋盤,用薄鋁片做成棋子,掛在牆上當教具。
  提到竹可羽,劉娟說,“遺憾的是,竹爺爺沒能看見他親手創建的‘全國圍棋之鄉’的命名,沒能來得及實現他的宏偉設想,於1990年1月13日因突發腦溢血,長眠塞外。”
  據懷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潤海介紹,在1990年5月該縣被國家圍棋協會正式命名為“全國圍棋之鄉”,時稱“全國五朵金花,北方一枝獨秀”。
  張潤海說,1998年8月,懷安縣成功舉辦了“首屆圍棋文化藝術節”,此次盛會真正成為了讓外界瞭解懷安圍棋,瞭解懷安深厚文化底蘊的橋梁;2003年8月,懷安縣又成功舉辦了全國圍棋甲級聯賽河北——上海小組賽及河北省少年兒童圍棋錦標賽,特邀九段國手常昊與全省256名少年兒童棋手同場競技,使這次文化活動又一次成為“圍棋搭台,經濟唱戲,以棋會友,擴大開放”的盛會。
  提及自己與圍棋的“結緣”,王雅茹打開了話匣子,思緒飛回了三十年以前。
  王雅茹說,自己在1983年的時候帶著學前班的孩子去聽竹可羽老先生的圍棋課,等課程結束後,竹可羽將自己留下,想讓自己也學圍棋,等學會後教給學前班的孩子。
  “當時聽了幾節課後,我也對圍棋感興趣了,就答應了,學了一年多就出徒了。”王雅茹說,圍棋是一個尚德禮讓的體育項目,在學棋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
  據王雅茹介紹,圍棋如今以嶄新的姿態已走進了懷安尋常百姓家,形成了“人人愛圍棋、人人下圍棋”的濃厚氛圍。
  在懷海棋院的樓道內,記者見到了正在等兒子下課的閆慶宏。閆慶宏說,自己的兒子8歲了,已經學習圍棋兩年了。
  “我小時候就在實驗小學上過圍棋課,但早就不是兒子的對手了。”閆慶宏笑著說,自己當時的老師跟兒子現在的老師都是王雅茹。
  閆慶宏告訴記者,現在無論是從孩子還是到老者,利用業餘時間下圍棋已成一種新風氣。
  在教室內,8歲的楊瑾瑜正在認真的擺棋子。她告訴記者,自己從5歲開始就學習圍棋了,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圍棋已成為她最愛的一門“課程”。
  劉娟說,自懷海棋院建成後,除了提高圍棋競技水平,更多的職能就是組織、開展各項圍棋工作,“我們集中力量培訓了學校的教師,將圍棋課程普及延伸到農村學校。”
  劉娟透露,懷安縣已將圍棋進入校本課程。她表示,此舉加大了圍棋運動的普及和提高,為懷安圍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懷安縣文廣新局局長宗躍宏告訴記者,懷安縣已形成圍棋進課堂的氛圍。目前,幼兒園、中小學3萬多名青少年接受過圍棋專業培訓,農村、機關、企業共有1萬多人會下圍棋。財政全額撥款建成圍棋培訓基地,政府投入力度全國少見。
  懷安素有“文化縣”的美譽,明清兩代便聲名遠播。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懷安又盛開了一朵圍棋之花,一顆顆熠熠生輝的圍棋新星從古老的懷安大地上悄然升起。二十多年來他們斬關奪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大顯身手:16次代表張家口參賽,16次榮獲團體冠軍;4次參加全國和出國比賽,連連奪冠。自組建以來,他們共得金牌118枚、銀牌42枚、銅牌28枚。先後向國家輸送隊員1名,向省隊輸送隊員5名,向省外輸送優秀棋手11名。懷安,已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北方培養圍棋新秀的“搖籃”。(完)  (原標題:“全國圍棋之鄉”河北懷安圍棋熱:人人下棋母子同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f42lfqb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